作为整个跨境电子商务链的基础设施,邮政渠道自然地利用了增长,并继续承担着成为跨境出口主要渠道之一的负担。但从整体来看,即使在平时,邮政渠道尤其是邮政包裹也占据了跨境电商直邮出口量的一半以上,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自身特点和跨境电商整体环境因素上。
内部因素: 邮政通关便捷,快递网络无死角
1.1邮政渠道占据跨境出口物流的一半
在我国跨境电商零售 (B2C) 出口物流模式选择中,从货量来看,直邮渠道出货量约占60%,在直邮渠道的选择上,近65% 的外发包裹货量采取邮政渠道。据统计,以2019年为例,我国跨境电商直邮出口包裹约20亿件,其中近
12亿件通过邮政渠道交付。邮政通关效率高
无论是国内出口报关还是目的国落地报关,邮政包裹以DDU条款和邮政海关的形式通过。与商业快递清关不同的是,海关通常会大量采用批量查验订单的形式对包裹进行查验或缴纳关税,实际上,因为绝大多数小包裹是轻小,低价值的普通货物,其中没有达到海关关税的起点,也基本不涉及认证,所以绝大多数包裹通过安检后没有问题批量放行。
因此,快递通关要求每单核对,对每个包裹的名称、数量、单价、hs编码是否匹配等信息进行核对,查验率高于邮政海关,通关效率较低,风险较高。
1.3邮政网络无死角的全球网络覆盖
邮政网络与商业快递网络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覆盖面广,路由下沉极深,几乎可以到达最基层的收货人。根据万国邮联协议,每个成员国的邮政服务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网络处理和交付发送到该国的信件,包裹和其他物品。国家邮政部门没有必要再次相互合作。
依靠192个成员国的邮政服务,近69万个邮政网点,500万名员工和95.2% 的全球人口覆盖率,邮政包裹可以寄到商业快递可以寄出的地方,并且还可以覆盖商业快递员出于成本考虑无法发送的偏远地区和敏感地区 (邮政网络密度和服务质量因地区而异,一般与度呈正相关经济发展)。
除了上述邮政渠道自身的特质外,由于目前主流平台卖家普遍销售价值较低,热门品类以轻量小件为主。近年来,中小型卖家的数量持续增长。其他因素影响了跨境卖家对物流的选择,凸显了邮政包裹本身的优势。
2.1商品价值 (单价) 普遍偏低
据统计,即使是以高价值品类为主的亚马逊,其平均交易单价也只有17美元左右,而其他主流平台的平均单价则更低; 这也客观上契合了邮政包裹主要寄低价值包裹的定位。
此外,对于中小卖家来说,规避货物丢失和延迟交货等风险的意识更强,但是他们无法长期承担商业快递公司高昂的运输成本,只能在运输成本,安全性和及时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2.2高货重搭配: 各平台热卖品类符合邮政包裹定位为轻、小件 (2KG以下)
一张票的平均权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销类别决定的,尤其是在B2C领域,其中f参差不齐的订单使单张票的重量经常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从各主流平台的热销品类来看,如服装、鞋帽、3C数码、玩具等品类,单票平均重量以1kg以下的轻小件为主,基本不涉及大票、重货的邮寄。邮政包裹的公斤段基本可以实现全覆盖。
2.3卖家格局: 中小卖家强势崛起
就主流平台而言,过去排名靠前的大卖家垄断了大部分平台的GMV,即平台GMV主要由占比较小的排名靠前的大卖家贡献,中小卖家很难获得排名靠前的大卖家的流量优势。以亚马逊为例,2018年平台50% 的GMV仅由3.3万名顶级大卖家贡献,仅占活跃卖家总数的2%。
然而,让我们期待几年。我们会看到,前万名亚马逊卖家贡献的营业额占比在稳步下降,同时,要求贡献相同比例GMV的卖家数量在稳步增加; 也就是说,中小卖家合计贡献GMV的比例越来越高。换句话说,中小卖家的综合贡献正在更显著地演变。这表明,排名靠前的大卖家正在逐渐失去对中小卖家的增长能力。
在此背景下,由于海外仓占用了卖方大量的采购资金,存在较大的库存积压风险,对供应链管控要求较高,中小卖家在创业之初更青睐低风险、回款快的直邮渠道,而不是选择海外仓作为他们的主要物流渠道。
虽然邮包在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支持下占据了跨境直邮出口的主流,它们在旺季仍有自身处理能力不足、价格稳定等不足,制约了邮政包裹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在万国邮联终端费上涨的背景下。
3.1旺季各种邮政渠道处理能力的缺点很明显
在旺季 (如双十一),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爆仓,货运代理或卖家会频繁收到邮政部门的紧急通知,停止收货,仓库会积压,无法运输,或者已经投递到邮政服务的包裹会延迟上线,或者上线后轨道不会更新,导致卖家不得不承担被平台物流择时政策处罚的风险。
3.2由于不同道路的运输能力,旺季期间的价格波动
出于控制各路货量的考虑或为了平衡邮路与其他直邮渠道的差价,邮政局经常会随机调整价格; 例如,旺季美国路的价格往往会暂时上调,这是意料之外的,也是不可预测的,也给卖家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卖方通过货运代理通过邮政渠道,也会增加货运代理与邮政服务之间的沟通成本,从而降低货运的整体效率。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平台卖家激增,随之而来的是对多样化出口物流渠道的强烈需求。由于存在上述弊端,中国邮政频道始终无法完全满足卖家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际包裹纷纷涉足中国市场。
4.1国际包裹的性质基本上与特殊的跨境线路相同
国际包裹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快速的时间效率,与磁带电的可接受性和目的国通关的便利性以及最终交付的可靠性。
以荷兰邮政为例,其旺季时间效率优势的实现依赖于前端绕过UPU (万国邮政联盟) 网络框架,通过货运代理在国内收集货物,设置货物运输在飞机上就可以移植到香港,而香港通关相对简单,限制少,通关时间快,香港机场航空资源丰富,可以直接飞往目的地国家,中间没有过境。
4.2国际包裹的存在倒逼中国邮政自我优化
毫无疑问,国际包裹在中国取货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中国邮政自身取货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在旺季,中国邮政自身处理能力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可以说,国际包裹在中国的继续存在,说明中国邮政自身的不足依然存在。
虽然国家邮政局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国际包裹国内直营禁令,但国际包裹仍可通过中港运输规避,这也将不可避免地迫使中国邮政优化自身的处理能力,例如增强野外站的处理能力,增加现场站的数量和面积,增加自动化处理设备。
4.3面对国际包裹,合作共赢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在开放的市场中,不仅应该有竞争,而且应该有合作。以中国邮政与澳大利亚邮政的合资企业为例,依托中国邮政全覆盖的投递网络和澳大利亚邮政在各自国家和背景下,互为主要进出口贸易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其优势首先体现在各自国家通关的便利性以及两个邮政服务在各自国家的网络覆盖。
随着国际包裹代收,国际专线等直邮方式持续的竞争压力,稳外贸的政策导向驱动和自身发展的动力,中国邮政包裹在可预见的未来必然会通过自身的优化来提升竞争力
5.1旺季处理能力提升空间较大
对于卖家来说,除了产品质量,物流体验是决定买家评价的决定性因素; 在物流体验中,时效性和跟踪时效性是买家最为敏感的关注点;旺季期间邮政渠道的堵塞直接影响了包裹的在线速度和整体及时性,这对平台上卖家店铺的KPI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卖家的期望与旺季邮包时效和处理能力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正是邮政渠道有待提升的空间。
5.2万国邮联终端会费改革推高国内卖家物流成本
每个万国邮联成员国默认处理通过邮政渠道发送到其国家的包裹,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发送国的邮政服务支付,即终端会费。根据万国邮联的旧规则,发展中国家向发达 (或工业化) 国家支付的终端费用往往低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支付的费用。
以美国为例,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USPS看到美国作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收到的电子商务包裹数量激增 (约60% 来自中国),导致其包裹处理损失进一步恶化,并直接触发特朗普政府2018年试图退出万国邮联,理由是 “被占了便宜”。此举直接促使万国邮联召开特别会议,最终决定USPS终端费自主定价自2020年7月1日起生效,并对国际终端费涨价进行改革。
5.3国际包裹发货量将逐步增加
随着终端费的逐年增加,邮政包裹的价格将逐年上涨,因此,依靠万国邮联规则的红利将越来越窄,直到消失。国内直邮卖家普遍面临物流成本上升的压力,必然会调整自己的发货渠道,如通过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专线,从而压缩邮政包裹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卖家谁运到美国的海外仓库,最后由USPS发货,也将面临物流成本增加的压力。
因此,随着终端费用的上涨,跨境电商物流直邮渠道的格局将逐渐发生变化; 一方面,利润微薄、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的国内卖家或将逐步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留下来的卖家会将部分邮政包裹量削减到专用渠道,以避免物流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导致邮政包裹的市场份额下降。专线渠道可以充分发挥其相对于邮政包裹的时间效率优势,在保证仓库空间 (专线包裹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干线容量) 和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逐步抢占邮政包裹市场。